中國制造業正在向智能化升級。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以未來勞動力成本高,勞動力數量嚴重不足為由,看好工業機器人的發展。
相比之下,雖然3D打印技術被業界視為制造業的未來,但很多企業一直處于觀望狀態。原因挺無奈的。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俊對媒體解釋說,國內制造商“不知道如何開始”。
3D打印市場:2000億元前景與三大瓶頸
3D打印也可以成為增材制造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其原理是通過設計三維數字模型,利用激光燒結等技術手段,實現原材料的疊加成型。
與傳統制造相比,3D打印有很多優勢,比如成本低(包括制造復雜物品節約成本,產品多樣化節約成本,不需要組裝節約成本等。),環保,實體復制精準。憑借上述特點,3D打印被視為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前景廣闊。
業界樂觀預測,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將從目前的300億元增長到2000億元。
但在良好的發展趨勢下,3D打印技術的瓶頸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材料、成本、人才三個方面。
▲3D打印的材料(來源:威斯頓高中圖書館CC by 2.0)
理論上,所有材料都應該能夠用于3D打印。但實際上只有十種材料,如石膏、無機粉末、光敏樹脂、塑料、陶瓷等。價格價格昂貴。業內表示,由于技術限制,能夠生產上述材料的廠家較少,因此3D打印材料非常匱乏。
在成本上,3D打印機和3D打印材料依賴進口,使得我國使用3D打印技術的成本居高不下。
在人才方面,國內真正懂3D打印技術和應用的專業人才還非常缺乏。
數百家企業需努力,增材制造“增值”如何可期?
目前,中國約有100家企業從事3D打印業務,主要分布在北京、青島、西安、武漢、南京、成都和珠海等地方。
a股票市場中,有從事3D打印服務的縉云激光、巨禧科技;涉足3D打印材料業務的有亞太科技和寶體;下游成型廠商有大族激光、江南嘉捷、利達光電等。
在智能制造的大趨勢下,中國的政策也在不斷利好3D打印的發展。受此啟發,未來我們將從事3D打印。公司會越來越多。但材料、成本、人才等瓶頸是國內3D打印未來發展的隱患,應該盡快解決。
業內人士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突破。一是政策促進3D打印材料技術的發展,鼓勵廠商改進技術,降低成本;二是借助外資,引入眾籌和PPP模式,為3D打印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第三,企業升級技術,推廣3D打印在某一領域的應用,然后繼續推廣這項技術。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庫卡的“翻版”來了。中國工業機器人海外并購前景如何?
米家掃地機器人來了,小米智能家居野心勃勃。
富士康不怕蘋果“壓榨”工業機器人。
不僅幫助投訴停車罰單,英國機器人律師還為街友爭取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