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NASA首臺零重力3d打印機搭乘獵鷹9號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兩個月后,它完成了首個太空3D打印項目。為了測試宇航員在微重力環境下獨立制造零件和工具的可行性,美國宇航局在國際空間站安裝了3D打印機。測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從地球向太空運輸零件和工具的次數,加速空間站的自給自足。
現在NASA已經精準的商業化了。根據最新報道,美國宇航局打算在下周二將一家商業制造工廠AMF送上國際空間站。3D打印機制造商Made in Space負責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它也是第一臺零重力3D打印機和AMF的制造商。
太空制造的附加制造工廠(AMF)
“太空制造”的產品戰略總監斯潘塞·皮特曼說,公司已經支付了20筆款項。費用家庭,包括準備舉行太空相關設計競賽的高中,打印醫學研究組件的大學以及希望打印衛星和其他航天器設備的人。公司。他們的太空打印機可以打印30種材料。
然而,這個項目似乎仍然不切實際。要知道在空間站上打印一個產品遠超在地球上花的錢,據NASA統計,往空間站運送一磅需要花費1萬美元。另外,往空間站運東西也不容易,各種程序流等東西真正到達空間站可能要半年。
皮特曼表示,AMF將不需要這些認證過程,因為他們可以打印的所有材料都通過了認證,這將有助于他們縮短認證過程,減少等待時間。成本方面,將取決于3D打印機的大小,一般在6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間。
當然,雖然不便宜,但相信會吸引一部分人買單。畢竟雖然都是用打印機打印出來的,但是都在太空呆過。
AMF將攜帶天鵝座貨運火箭前往空間站,火箭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3月22日11點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