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10年的發展,未來市場不足以支撐。公司持續快速的發展,公司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最近,傳統設備企業的領導者托斯達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借助公司原創資源,開拓3D打印市場。今年五月,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3D打印機將實現量產,初期目標是專注于歐美家庭桌面市場。
“將3D打印機用作公司我們已經仔細考慮了面向未來的戰略儲備項目。企業品牌經理劉偉表示,一旦國內市場啟動,公司就能夠迅速抓住機會。
戰略儲備
跨界進入3D打印行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公司成立時注冊資本為50萬元。到去年,風險投資。公司估值5億,千倍增長。”劉偉說道。這是一家快速發展的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大嶺山十大納稅大戶”等標語牌見證了它的成就。
但面對目前迅猛的勢頭,托斯達為什么選擇跨界進入3D打印市場,并將其視為公司戰略儲備項目?對此,劉偉介紹,在注塑機周邊設備市場,未來市場不足以支撐。公司持續快速的發展,公司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
“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研發生產機器人,二是進軍3D打印領域。”劉偉說,結合公司在分析了實際情況之后,公司選擇后者,“機器人的技術很難突破,3D打印機的入門門檻比較低”。
5月量產
兩大賣點,前期專注歐美家居市場。
近年來,3D打印已經成為我們身邊的一個超級熱詞。如何搶占這個市場,托斯達的考量有些不同。
拓思達3D打印研發總監黃祥峰告訴記者,公司目前開發的3D打印機屬于家用臺式打印機,目前的客戶是家庭用戶和“創客”——創意工作者。
"預計到今年五月,公司小尺寸模型將從裝配線上大量生產。黃向峰透露,前期,他們會以歐美市場為主。因為3D打印在國內的發展還處于概念和研發階段,但在歐美的桌面家居市場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接受度。
拓思達的市場選擇也差不多。但是Tostar進入歐美市場并成功搶占市場份額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黃向峰說,他們的武器是把精準作為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賣點,讓產品獲得性價比優勢。
黃向峰告訴記者,傳統智能機械包括軟件、電子、結構方面的技術,而3D打印機還包括材料、材料工藝方面的技術。“目前3D打印機屬于開源技術,但是要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技術上還有很多差距。”他舉例說,就像相機一樣,成像原理都是一樣的,很容易掌握,但有些品牌的機器做得好賣得高,有些品牌做得差賣得低。這是事實。
“我們在10月份制作了一個原型,但它并不完美。我們希望提高機械的精度,把精度作為我們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賣點。”黃祥峰,曾經享譽世界的手表。公司研發過機械的海歸博士,顯然在提高機械精度方面有獨到的技術。“我們將完全按照精密機械的指標進行生產,讓產品實現性價比優勢。”
另外,公司3D打印機的材料技術得到了改進。“打印機噴頭噴出打印材料時,如果打印對象過大,打印對象會因溫度變化而變形,影響打印精度。”黃向峰說,目前他們研發的3D打印機通過改善工藝環境解決了這個問題,并申請了專利。"我相信這將是我們產品的另一個賣點."
未來規劃
整合資源和老客戶,為新市場“造勢”
雖然,早期拓思達3D打印市場定位于歐美市場。但他們并沒有放棄未來搶占國內市場。
記者了解到,雖然3D打印的國內市場還沒有真正啟動,但拓思達憑借現有業務儲備了3000多家優質客戶,這將是他們在未來國內市場的“蓄水池”。
作為注塑機設備制造商,拓斯達的客戶遍布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醫療保健、化妝品、包裝、容器等各種生產企業。這些使用注塑機進行生產的企業被認為是未來3D打印機最主流的潛在用戶。
“一旦3D打印機的技術和成本足夠成熟,能夠被這些客戶接受,我們就可以在現有供應體系的幫助下,立即提供給客戶。”劉偉說。
事實上,劉偉透露,在去年舉辦的高交會上,已經有不少高校參展。公司3D打印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