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Wollogong大學(UOW)的軟機器人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了一只真正的機器人手,它可以由大腦信號控制,具有類似人類皮膚的表面紋理。
假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先進。工程師可以創造出對大腦信號做出反應的肢體,該設備甚至可以完成復雜的手部動作。然而,為了保持低成本,許多假體根據用戶和設備的目的犧牲外觀來實現功能,反之亦然。因此,澳大利亞UOW研究人員研制的假體具有顯著的特點。其柔軟的機器人手具有類似人類皮膚的表面紋理,并且由于其肌電結構,可以通過大腦信號進行控制。
據悉,該假體由UOW的一個團隊開發,包括Gursel Alici教授(首席研究員)和Rahim Mutlu博士,并于今天在大學創新園的國際電子材料研討會上公布。假肢通過連接到手臂肌肉的接口對來自大腦的信號做出反應,允許設備的用戶移動假肢,就像它是身體的一部分一樣。
“手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人與環境之間最重要的界面,”Alici說。“我們使用具有智能功能的材料來創建機器人手,它具有更好的界面來與環境交互,并允許用戶做出更逼真的動作。”
開發新型假手的研究人員表示,“3D打印和其他先進的生產設備使他們能夠制造出柔軟的假手,但也足以搬運重物。它重量輕,需要的強度小。3D打印還允許手作為一個完整的部分打印,而不是幾個部分,這也避免了組裝造成的難看的接縫。同樣的技術也可以應用于仿生耳、軟骨和角膜再生。”
UOW團隊表示,3D打印的柔軟機器人手可以在短短兩年內提供給公眾。在此之前,仍有充足的時間來改進設計。“我們將通過創建從大腦到神經、從神經到肌肉、從肌肉到手和手指的微創界面,使其更加用戶友好,”Alici說。"所以我們選擇在手臂上植入接口或軟印刷材料,而不是電線和電極."
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由大腦信號控制的3D打印機器人手。
研究人員計劃引入智能材料的其他功能,包括幫助用戶更安全地抓住物體,并提供關于物體大小、形狀和溫度的實時反饋。
去年,Alici和Mutlu為54歲的澳大利亞男子Len Snowden建造了一套可互換的3D打印假肢,他在工作場所的一次火車事故中失去了胳膊、腿和臀部。他們新的柔軟機器人手揭示了斯諾登假肢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