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站“theburnin”報道,來自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打印技術(他們稱之為“4D”),這種技術可以使打印出來的成品在通電、加熱或受力時改變形狀。為了實現這一結果,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液晶聚合物“墨水”,其中包含兩個排他性的分子鏈接,一個與材料的原始形狀相關聯,另一個與材料被操縱后應該具有的形狀相對應。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變形”的材料無法自己保持形狀,因此必須使用不會變形的骨架,但這將限制可能的變形選擇。
軟化是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之一。它具有可變形、適應性強、能輕抓和保證被抓物體狀態的優點。有網友曾經說過,每次聽到類似的技術,就像在看《終結者》。
如果能夠商業化,這項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應用于具有簡單變形功能的3D打印仿生機器人,比如像水母一樣移動的軟件機器人。還可用于醫療領域,制造形狀多變的醫用植入物,與人體宿主更精確匹配。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這項技術何時可以廣泛應用。這意味著這項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使用至少需要幾年時間。盡管如此,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進步,至少會繼續推動3D打印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