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南沙工場的自動化出產線初次對外開放。美的團體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暗示,美的家用空調的出產自動化率將從今朝的16.9%提升至2018年的50%,將來五年內會投入40至50億元,最終目標是建成全智能工場。
閱歷了客歲猛烈的價格戰及市場下滑,吳文新猜測,2016年海內家用空調市場不容易再降,最少會穩住,并且各大廠家還會愈加理性,不容易像2013年那樣“殺紅了眼”。他信任,具有優良的智能產物和不竭提拔的智能制作體系支持,“2016年美的不太可能沒有好浮現”。
力推智能工場
記者正在現場看到,美的南沙工場已經有兩條自動化出產線,一條是空調內機組裝線,另外一條是空調外機組裝線。工作員先容,全廠有5000多個傳感器,將出產各個環節的實時信息實時反應到中央控制室,管理人員經過挪動終端就能夠開展操控。
這兩條自動化出產線上,共有100多臺機器人、機器臂,有的安頓壓縮機,有的擰螺絲,有的焊接,有的檢驗,有的幫空調裝箱……調和有序、忙而不亂。但出產線旁另有一些工人在功課,由于機器人、機器臂沒法完成的精致舉措,仍需工人來完成,不外粗重活全由機器承當。
正在出產線之間的綠色走道上,有一條窄細的玄色磁性軌道,響著音樂的AGV物流小車沒有時會沿軌道主動把配件送到須要的工位上。而管理人員經由過程全廠規劃的4G網絡,哄騙手機、平板電腦等挪動終端即可向物流小車收回配送指令。車間里裝備液晶顯示看板,可以實時監控出產、高空物流、空中物流等狀況。
與此同時,工場出產線的信息還取外部用戶嚴密連接。客戶能夠正在挪動端APP中輸入訂單號,檢察產物出產、倉儲、配送的最新進展。這為從此推行用戶個性化訂制C2M形式,打下了根本。
吳文新以為,客歲國度提出了“中國制作2025”戰略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取制作業的深度融會正在激發具有深遠影響的家產革新,構成新的生產方式、家產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美的家用空調有六個工場,此中廣州、武漢工場成為智能制作的示范點,現階段各有兩條自動化生產線,一旦成熟,別的工場還會復制這一些做法。”吳文新說,要用五年工夫,花40到50億,創立尺度的智能工場,以快速地相應市場。
空調總裝線將只保存三成工人
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美的家用空調智能制作計劃的“三階段”。吳文新先容,美的空調自2013年入手下手推動自動化到2013年,已在智能制作層面累計投入10億元,現有機器人數目562臺,均勻自動化率16.9%,遠高于行業7%的均勻水平,已節省人力本錢2.2萬。
跟著中國人口盈利的漸漸消逝,招工難、人工成本抬升等因素促使像美的如許的制作巨子加快了“機械換人”的步調。
吳文新引見說,2013年美的家用空調用工人數為到達峰值的5萬人,2013年淘汰至2.8萬人,2018年將進一步淘汰到1.6萬人。“將來,空調總裝線只保存三成工人;零配件的生產線期待實現無人化。”
取之構成鮮明對比的是,出產線上機器人數目由2013年的50臺,增加至2013年的562臺,2018年將進一步增加到1500臺;自動化率還有望正在2018年進一步提升至50%。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空調的月產能會不斷擴大,由2013年的400萬臺,提升至2018年的500萬臺。
正在這個過程中,美的盼望慢慢建成設備自動化、出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治理挪動化、決議計劃數據化的智能工場體系。以一條通俗出產線為例,假如建成全智能出產線,工人的數目將由160人減至51人;機器人由0個增至68個;一次組裝合格率由97%提升至99.9%;轉換產品型號的工夫由45分鐘縮短至3分鐘;自動化率由內機4%、外機8%,提升至內機64%、外機65%。
所以,吳文新夸大,推進智能制作技能是基于對多重因素的斟酌,首先智能制作技能能夠提高產品質量,合格率的提拔能提升客戶忠誠度;其次,智能制作技能能夠實現柔性化出產,轉換產品型號的工夫縮短至3分鐘,讓工場能夠出產多批次、小批量的定單,乃至滿意個性化訂制需求;第三才是對本錢的斟酌。
難點在于工藝流程標準化
作為美的南沙工場自動化出產線建立的合作伙伴,博眾精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楊愉強嘆息,德國2011年提出工業4.0,設計花15至20年往實現。中國跳過工業3.0(自動化),直接由工業2.0(大規模出產)向工業4.0(智能化)改變,必然會閱歷陣痛。
楊愉強回憶,剛取美的展開協作時,本來以為空調制作要實現C2M訂制化出產特別很是堅苦,但由于美的已提早對工藝管控、產物尺寸等方面展開標準化、模塊化處置懲罰,并且將出產工藝所有分享,所以這兩條出產線的智能化改革很快就完成了。
依照方案,南沙工場兩條自動化出產線每臺空調的出產節奏是14秒,但今朝仍需20秒。吳文新坦言,還需進一步調試,估計到2016年春節后,可具有C2M訂制化出產的前提。
推動歷程最大的難點正在那里?楊愉強表現,手工組裝對零件的精度請求沒那末高,但從工業2.0直接跳到工業4.0,“自動化就必然請求零件尺度化,滿意正在公役局限。一些零件尺度有差別,只能與視覺傳感器等連系來處理。”
具體來說疑點、難點正在于,“一是對來料質量、尺寸的管控;二是工藝序次的調轉會不對產物品質有影響;三是哪些地方用機械手、要有一些功效、投入幾何、多久有效益等,真正評價經濟效益很難;四是工藝、工序、工時上緊密互助。”楊愉強以為,此次美的取博眾緊密配合,才攻克了很多難關。他還提示說:“自動化一定要計劃將來幾年的產物形態,不然投資龐大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幾年后可能會過期。”
美的南沙空調工場廠長汪小進泄漏,他們由2014年開端操持,前期做了許多調研,現在這兩條自動化生產線的自動化率到達64%、65%,已考慮將來產品型號轉換的題目,內機生產線現可兼容4個系列100多個型號。早在2010年,美的團體便提出自動化計謀,雇用了上百人的自動化團隊,為此次轉換勝利供應了技術支持。“但比擬2018年目的,目下當今又是新起點。”
吳文新以為,推動智能化需求全面規劃。空調是充實競爭的行業,實行智能化出產正在斟酌本錢勤儉的與此同時,一定要提拔產物可靠性。“我們很慎重,先做了3D摹擬視頻,之后又花7萬元做了模子,正在充實論證后才敢真正入手改革。”
智能制作包含智能化產物、定單智能化、出產智能化、供給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及辦事智能化等多方面。吳文新泄漏,到2016年8月,美的家用空調全部產物都將標配WIFI功效,將來還會具有自診斷、自學習等功效。今朝,美的團體已把旗下各個事業部的辦事業務舉行整合,正在智能辦事方面會統一規劃和推動。